
看花城

民声 | 看花城·关注:马路市场的隐忧与出路

本文由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正规市场空空如也
马路市场却热闹非凡
有人为了生意,有人为了便利
一起关注马路市场的利与弊
在西区东盟国际商贸城,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每到下午,商贸城一侧的公路上便会热闹起来。卖菜的摊位和售卖水果的小货车把人行道占得满满当当,行人和买菜的居民在公路上与车辆混行。
当地居民:你看他们停车做生意,把路挡完了。他们卖菜我们欢迎,但不能影响居民通行,要确保大家的安全。
占道经营,人车混行,让这条几十米长的道路显得格外拥挤。为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交警每天都会在此值守,维护交通秩序。
西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中队长 封国滨:每天上午,我们有两组人分别巡逻两次。下午四点到六点,是水果车摆难设点的高峰期,我们也会加强巡逻。
虽有交警巡逻值守,但交警一旦离开,商贩的小货车又回到人行道上。据周边居民介绍,这处马路市场形成已有近十年的时间。由于附近有宝鼎金沙、蓝湖国际、星瑞二期等多个大型住宅小区以及一所学校,此路段人口集中、车流量大。有居民认为,这样的马路市场不仅影响行人通行,破坏市容市貌,还带来了安全隐患。
西区清香坪街道金沙社区党委书记 刘秀华:这个市场确实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它是一个坡道,人流汇聚,车辆在行进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在采访过程中,也有居民表示,马路市场为大家提供了便利。
当地居民:我们支持,农民卖菜也方便,我们买菜也方便。
记者发现,在紧邻马路市场的东盟国际商贸城负一楼就有一处室内菜市场,但市场内的商户和买菜的居民并不多,冷清的场景与拥挤的马路市场形成鲜明对比。商贩们表示,到路边摆摊,主要是冲着“人气”。
商贩:这里(路边)生意相对好些,方便居民,也方便我们,居民出来逛路,顺路就买菜回家了。
商贩:进去卖菜没人来买,里面灯光也不好,人家买菜看不着,外面看得到,买菜买得新鲜。
据了解,由于诸多原因,东盟国际商贸城菜市场并没有通过竣工验收。为了营造有序的经营环境,有关部门把这里设置为一个临时便民服务交易点。商贩们认为,市场内场地狭窄,灯光昏暗,人流量少,导致生意不好做,所以不愿意进入市场内经营。
据东盟国际商贸城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处马路市场的道路是由东盟国际商贸公司修建,并非市政道路。商贩在室内市场和马路市场经营,物业公司每天会收取5元的卫生清扫费。
西区清香坪街道金沙社区党委书记 刘秀华:东盟国际商贸城里面因各种原因,设施设备不是很齐备,商户生意不好,就不愿意进去,此外居民也觉得不方便。
为进一步满足商贩和居民的需求,有关部门在距马路市场几十米远的星瑞酒店对面,又再次专门新增了一处临时便民服务点,但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这里也是空空如也。
西区清香坪街道金沙社区党委书记 刘秀华:这个临时的便民市场,之所以没有商户进去,可能因为攀枝花的阳光也比较强烈,这里正在准备搭建遮阳棚。如果遮阳棚搭起了,经商环境改善,商户也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驻。
西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股股长 周芯羽:我们尽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也把东盟国际商贸城设置成一个临时交易点。周边同时存在两个交易点,也能满足大部分周边居民,包括摊贩的生活需求。
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在就进一步完善两个临时便民服务点的设施设备积极协商。目前,西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和清香坪街办已经联合发布公告,要求商贩不得占用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从事经营活动,否则将依据相关管理条例依法依规处理。
西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股股长 周芯羽:前期我们给商贩做工作,希望他们进入正规的市场,这样也能还城市道路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同时我们加强联合执法的力度,以引入正规市场和便民点为主,逐步取缔这个马路市场。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范的市场,大家才能放心经营、安心购物。营造舒适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职责,也需要人人共同参与。
记者:周红
编辑:杨璐宇
校对:杨孟霖
审核:瞿霞
*《民声》专栏是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求打造的民生栏目,栏目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协同发力”为措施,持续推进解决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民声热线:0812-3666666。


分享至: